伊犁的風帶著秋收瓜果的香氣,傍晚時分掠過慶華的廠區讓化工廠里的我們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。我盯著眼前的屏幕,綠色的數據流在黑底上平穩跳動,像邊疆化工基地的脈搏,每一次閃爍都系著生產的穩定與否。指尖偶爾劃過鍵盤,敲擊聲混著遠處裝置區的低鳴,在這“雙節”將至的日子里,織成堅守的節奏。
桌角的臺歷翻到九月末,國慶與中秋的日期被我用紅筆圈了兩圈,邊角已被反復摩挲得發軟。忽然想起,此刻甘肅老家的玉米該收完了吧?去年這時,曬場上金黃的玉米穗攤成一片,風一吹,滿是陽光的味道;連村口的老榆樹下都落滿黃葉,夕陽把樹影拉得很長,覆在歸巢的雀兒身上——那是刻在我骨子里的家鄉模樣。
電腦屏幕的光映得臉頰有些涼,此時,一輪圓月正從山的輪廓后慢慢爬上來,清輝漫過廠區的管道與塔架,銀亮的晃眼。這月亮,也該照在甘肅的土地上吧?它還照過老家曬場上的玉米堆,照過村口老樹的枝丫,此刻又穿過千里戈壁,落在我眼前的電腦屏幕上,把兩地的時光連在了一起。
夜漸深,中控室里的燈依舊明亮。我抬手揉了揉眼睛,重新聚焦屏幕,每一個參數的波動都關乎生產安全,容不得半點分心。風又吹過玻璃,帶著邊疆的涼意,卻吹不散心里對家鄉的牽掛。我知道,此刻的堅守,是為了讓更多人的團圓少些牽掛。此刻的月亮越發明亮,照在邊疆的化工基地,也照在我對隴原家鄉的思念里——原來鄉愁不必說出口,它藏在屏幕的每一次監測里,藏在邊疆化工路的每一步堅守里,藏在這輪照遍山河的圓月里。
(來源:新疆慶華能源集團甲烷化車間 李敏姣)
